找到相关内容366篇,用时1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二谛与三性说之辨析

    故。我说识所缘唯识所现故。”《辨中边论》中就把“虚妄分别”诸识赅摄在依他起性中。但如此直接、清晰地用唯识说来解释三性,是摄论的一个特色。  后来世亲《唯识三十》解释三性时说:“由彼彼遍计,遍计种种物...凡夫的执着和二乘的执着有了共通处,用《唯识三十论》的话来说,这个过程就是“由假说我法,有种种相转”。与中观派注意到正世俗、倒世俗的区别一样,瑜珈行派也注意到了“假”的不同,窥基在《述记》中将之分为“有体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33460430.html
  • 略论唯识学之空观

    」理论。《成唯识论》卷一在解释《唯识三十》中的:「由假说我、法,有种种相转,彼依识所变,此能变唯三,谓 熟、思量,及了别境识」 时说到:「变」,谓「识体」转似二分,「相」、「见」俱依「自证」起故。...,实体却是一相平等,常住不变 的无为不生灭法,二者是相依不离的,这是其一。依他起的实性,并不是由依他众缘所施设的圆成实名相,圆成实的显 义也不离众缘所生的依他起自性,这是其二。所以《唯识三十论》说 :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32961038.html
  • 浅谈玄奘思想对传承藏学文化的现实意义

    》《辨中边论》《唯识二十论》《唯识三十》《大乘庄严经论》《分别瑜伽论》等十论为支的所谓“一本十支”为主要典籍。《成唯识论》为其代表作。  法相宗的核心理论与瑜伽行派的理论是相同的,该宗又用唯识所现来...的《大菩萨藏经》,综括瑜伽法门的《阿毗达摩杂集论》,唯识学的奠基之作《唯识三十论》等。由此可见他是以《瑜伽》为一家学说的指针,来进行传译和讲习的。这一工作的完成,他出国求法的最大心愿就算是得以满足。 ...

    格西科才·慈智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52361164.html
  • 从“批判佛教”的“基体说”角度看

    阿赖耶识为一切法之所依立说,如《瑜伽师地论》、《摄大乘论》、《唯识三十》等所述。(17)下面所分析的唯识学类型即指有为依唯识学。  松本史郎经常举瑜伽行派唯识学的“dha^tu”说明唯识学是“基体说...大正三十一)  对此唯识学传统的理解有两方面:一者,认为前两句是本体论含义,即界(dha^tu)作为一切法之共所依(等依,sama^s/raya),说明界是一切法之本体,但界作为本体并非指恒常不变...

    周贵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92061371.html
  • 婆罗门教和佛教的幻论

    分别)。思量若不起,能见所见的区别不可得。他特地引用佛家唯识宗的“唯识无境”的理论来论证他这一心动说的观点:“犹如火炬被摇动,仿佛似直又似曲;如是唯识起变动,似有能执与所执”(同上书,章,第47)。这个颂意显然来自世亲的《唯识三十》(第17):“是诸识转变,分别所分别;由彼此皆无,故一切唯识”。这里的“分别、所分别”即《圣教论》的“能执与所执”;“似有”意即“非真有”,也就是“彼此皆无”。这正...

    巫白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94861404.html
  • 法相唯识宗祖庭

    二十论》一卷主  《异部宗轮论》一卷知  《阿毗达磨界身足论》三卷古  其中,《成唯识论》十卷属编译之作,即编译世亲《唯识三十》的十家注释而成,但以护法的注释为基础,其他九家德慧、安慧、亲胜、难陀、...法相唯识宗祖庭  一、瑜伽唯识宗开创之祖斋  ——玄奘译经弘法要地  大慈恩寺是中国法相唯识宗的祖庭,中国的唯识宗就是在这里诞生并发展起来的,因而唯识宗也被称为“慈恩宗”。知  慈恩寺建成伊始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01161429.html
  • 试论唐代佛典翻译的特点

    名义上是玄奘的翻译,实际上有许多是玄奘的观点,可以说等于是一部自著。因为这部书,是将印度十大论师(亲胜、火辩、德慧、安慧、难陀、净月、护法、胜友、胜子、智月)对世亲《唯识三十》所作的注疏糅合在一起翻译...NDE43〖FJJ〗还是说他“于秦语大格,唯识一往,方言殊好,犹隔而未通”(《出三藏记集》卷十《大智释论序》)。又如僧伽跋澄“久游中土,善娴汉言”(《...

    高振农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10661483.html
  • 唯识宗语言哲学初探:名言及其意义的生成与消解

    法”来区分心体与心性的差别与联系。  “三性”也称之为“三自性”、“三相”,包括遍计所执性、依他起性、圆成实性。对于这一学说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理解,在此仅仅从“识性”的角度作些分析。世亲《唯识三十》有...唯识宗语言哲学初探:名言及其意义的生成与消解 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杨维中  内容提要:本文从现代语言哲学的角度对唯识宗的教义作了分析。如果从语言哲学角度看,唯识学突出的是语言或言语的生成与消解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43161691.html
  • 白云老禅师著:唯是心理学

    一因一果,分别有多因多果,便是关系到相与性的连锁性,或者说因果律;因此,于心理的界定,不可以舍弃了因果律的道理,仅以一种现象讨论问题,或者一个问题形成现象。  四、唯识于心理的建立  唯识三十是世亲...瑜伽论,百法明门论,大乘五蕴论,唯识二十论,唯识三十论颂,摄大乘论,显扬圣教论,阿毗达摩杂集论,大乘庄严经论。  (注:参阅佛教大藏经。)  九、唯识于心理的识辨  唯识于了别的根本理论,说“根”与“尘...

    白云禅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21762117.html
  • 《心经》者何(2)

    :业有两种:一曰引业,二曰满业。引业是总业,它将有情引向了六道中任何一趣;满业,是别业,它决定有情在那一趣的生存状态,诸如男女、胖瘦、贫富、美丑都是满业决定的。《唯识三十》曰:‘由诸业习气,二取习气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21862119.html